秦皮
【藥材名稱】秦皮
【拼音】Qín Pí
【英文名】CORTEX FRAXINI
【別名】梣皮
【來源】本品為木犀科植物苦櫪白蠟樹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、白蠟樹Fraxinus chinensis Roxb.、尖葉白蠟樹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.或宿柱白蠟樹Fraxinus stylosa Lingelsh.的干燥枝皮或干皮。春、秋二季剝?nèi)?,曬干?/p>
【性狀】枝皮:呈卷筒狀或槽狀,長10~60cm,厚1。5~3mm。外表面灰白色、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間呈斑狀,平坦或稍粗糙,并有灰白色圓點狀皮孔及細斜皺紋,有的具分枝痕。內(nèi)表面黃白色或棕色,平滑。質(zhì)硬而脆,斷面纖維性,黃白色。無臭,味苦。
干皮:為長條狀塊片,厚3~6mm。外表面灰棕色,具龜裂狀溝紋及紅棕色圓形或橫長的皮孔。質(zhì)堅硬,斷面纖維性較強。
【鑒別】(1)取本品,加熱水浸泡,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見碧藍色熒光。
(2)本品橫切面:木栓層為5~10 余列細胞。栓內(nèi)層為數(shù)列多角形厚角細胞。皮層較寬,纖維及石細胞單個散在或成群。中柱鞘部位有石細胞及纖維束組成的環(huán)帶,偶有間斷。韌皮部射線寬1~3列細胞;纖維束及少數(shù)石細胞成層狀排列,中間貫穿射線,形成“井”字形,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砂晶。
(3)取本品粉末1g,加乙醇10ml,加熱回流10分鐘,放冷,濾過,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秦皮甲素與秦皮乙素對照品,加乙醇制成每1ml 各含5mg 的混合溶液,作為對照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附錄Ⅵ B)試驗,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3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甲苯-醋酸乙酯-乙醇-甲酸(3:4:2:1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置紫外光燈(365nm)下檢視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(yīng)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。
【炮制】除去雜質(zhì),洗凈,潤透,切絲,曬干。
【性味】苦、澀,寒。
【歸經(jīng)】歸肝、膽、大腸經(jīng)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燥濕,收澀,明目。用于熱痢,泄瀉,赤白帶下,目赤腫痛,目生翳膜。
【用法用量】6~12g。外用適量,煎洗患處。
【備注】對濕熱下痢、里急后重,常配伍白頭翁、黃連、黃柏等同用。用于目赤腫痛等癥,可與黃連、竹葉等配伍同用;也可用以煎汁洗眼。
【摘錄】《中國藥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