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 手機看

分享

中風病中醫(yī)辨證分型

參與醫(yī)生

海南省中醫(yī)院 許玉皎 主任中醫(yī)師
中風病以半身不遂、肌膚不仁、口舌歪斜、語言不利、甚至昏仆、不省人事為主要表現(xiàn)的病癥。其發(fā)病率、致殘率、病死率高,嚴重影響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,給患者家庭、社會造成極大痛苦以及負擔。結合各時期病程特點,依據(jù)發(fā)病時有昏仆,辨證分型如下: 1、中臟腑:發(fā)病的時有昏仆,中臟腑又分有陽閉跟陰閉,陽閉指的是突然昏仆、不省人事、牙關緊閉、口噤不開、兩手握固、大小便閉、肢體強勁、兼有面赤、身熱、氣促、口臭、躁擾不寧、舌苔黃膩、脈弦滑而數(shù);陰閉是指突然昏仆、不省人事、牙關緊閉、口噤不開、兩手握固、大小便閉、肢體強勁、面白唇暗、四肢不溫、靜臥不煩、舌苔白膩、脈沉滑,除了閉證;中風病最嚴重的階段就是脫證,指的是突然昏仆、不省人事、目合口開、鼻鼾息微、手撒遺尿、汗多不止、四肢冰冷、舌萎、脈微欲絕; 2、中經(jīng)絡:發(fā)病時無昏仆,又分有如下幾個類型:第一類風陽上擾、半身不遂、肌膚不仁、口舌歪斜、語言謇澀或舌強不語、急躁易怒、頭痛目眩、面紅目赤、口苦咽干、尿赤便干、舌紅少苔或苔黃、脈弦數(shù)。第二類風痰阻絡、肌膚不仁,甚則半身不遂、口舌歪斜、語言不利、謇澀、不語、頭暈目眩、舌質(zhì)暗淡、苔白膩、脈弦滑。第三類痰熱腑實,癥見半身不遂,肌膚不仁、口舌歪斜、語言不利、語言謇澀、頭暈目眩,吐痰或痰多、腹脹、便干或便秘、舌質(zhì)暗紅或暗淡,脈弦滑、間數(shù)。第四類氣虛瘀阻、半身不遂、肌膚不仁、口舌歪斜、語言不利、或謇澀或不語、面色無華、氣短乏力、口角流涎、自汗、心悸、便溏、手足或偏身腫脹、舌暗淡或瘀斑、苔白微膩,脈細緩或弦細;第五類陰虛風動,主證半身不遂,一側手足沉重麻木、口舌歪斜、舌強語謇、平素頭暈頭痛、耳鳴目眩、雙目干澀、腰酸腿軟、急躁易怒、少寐多夢、舌紅絳或舌暗紅、苔少或無苔、脈弦細或脈弦細數(shù)。
相關視頻